首页 民进简介 市委会动态 区级组织动态 市直属组织动态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参政议政
社会服务 理论研究 机关建设 民进支部 会员之家 视频新闻 专题专栏 往期专题
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员会 >> 专栏 >> 抗疫
 
封控区里的民进人
2022-01-26
 
 

1_副本.jpg

  
  南开区民进会员刘刚:始终坚守在竹华里封控区的民进南开人

  1月8日,疫情突然来袭,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1月9日,民进南开文艺支部副主委刘刚作为下沉干部被派驻至南开区竹华里14号楼封控区。连续十几天来,他和他的同事们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,严格落实封控区管理要求,24小时值守在楼门前,为封控区的居民输送日常生活物资,清理生活垃圾,解决就医买药等实际问题,保证了封控区居民生活正常运转,为居民与外界联系搭建了快速有效的桥梁。同时,作为天津市南开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、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,刘刚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
  真情付出得到群众认可

  “进入封控区,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,使命感油然而生,肩负组织的信任、群众的需要,定将不辱使命,攻坚克难,圆满完成抗疫任务。”抱着必胜的决心,刘刚与其他下沉干部不畏严寒,采取“三班倒”,每组10人,两人负责一个楼门,全天候为楼内居民提供生活物资对接服务,切实做好封控区物资保障工作。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做细、做到位,发扬不怕疲劳,连续作战的精神,最多一次输送蔬菜、粮油三百余斤,得到了封控区居民的一致好评,有效地安抚了群众的紧张情绪,使居民更好地理解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。“感谢你们在大冷天的辛苦付出!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,向你们致敬!”微信群里不断传来居民发自内心的感谢。也有热心居民每天熬制姜茶,为这些始终在寒风中坚守的“大白”们送上温暖,感谢他们“舍小家,为大家”的无悔“逆行”。

  在平凡的坚守中得到不平凡的收获

  1月10日晚,封控区一位高龄孕妇待产,情况十分危急,得知消息后,值守的同志们迅速作出反应,与居委会、医院保持联系,与交接班的同事沟通情况,共同搭建绿色通道,为产妇顺利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寒冷的冬夜,“封控区宝宝”顺利出生的消息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和希望,为了迎接这个新生命的诞生而付出的辛劳,都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。

  1月11日是刘刚的38岁生日,同事们在他的防护服上画了很多蛋糕,大家纷纷送上祝福,使原本紧张的气氛轻松活跃了许多。“虽然不能与家人一起过生日,但能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抗击疫情,让我觉得这个生日过得意义非凡。这些天我还陆续收到了很多好友寄来的暖贴、防疫香薰等物品,非常感动,谢谢大家!”刘刚许下的生日愿望是:“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,平安胜利归来”。

  舍小家,保大家

  十多天来,儿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看。”每天从封控区回到隔离酒店,刘刚会通过微信向家人报平安。休息时会翻看手机里儿子演出的视频,为儿子点播他最新排练的《梦醒时分》演奏视频,还跟父母约定好解封后要吃家里包的饺子……这次参加抗疫工作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,犹如冬日里的暖阳,让他倍感温暖。

  领悟抗疫精神,创作美术作品,致敬抗疫一线

  亲历抗疫一线,激发了刘刚的创作灵感,他发挥业务专长,将此次抗疫经历的收获和感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。他还号召广大画家朋友们拿起画笔,记录天津人民抗击疫情的场景,征集作品近百件,并在天津市文联微信公众号、天津市美术网微信公众号、南开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以及市群众艺术馆等多家单位刊登发布,用美术作品凝聚起人们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,讴歌奋战在疫情一线的“最美逆行者”的奉献精神。

  抗疫阶段性胜利,竹华里解封

  1月21日,终于迎来了天津本土疫情实现社会面清零的好消息,刘刚和他的同事们倍感振奋,坚守使命站好最后一班岗。

  1月22日,天津迎来瑞雪,刘刚和他守护的竹华里居民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“解封时刻”。

  (民进南开区委会)


2_副本.jpg


  南开区民进会员李亚男:我们离红区有多远?不过一个电话的距离   
      

  凌晨两点,电话铃突然响起。民进会员、市教委综合服务中心新闻舆情科副科长李亚男在熟睡中惊醒,急忙接起电话。

  “同志,根据上级部署,单位安排你去支援津南,早上六点在天津大礼堂集合。有困难吗?”

  “没有,我准时到。”

  其实,困难还是有一些的。年近七旬的父亲,两个不那么听话的孩子,妻子除了日常工作之外,也要下沉社区服务。但是,李亚男知道,疫情就是命令,作为一名干部,一名民进会员,克服困难、闻令而动是最基本的纪律。叫醒妻子,告诉她要去支援津南封控区。妻子二话没说,一边帮着收拾行李,一边叮嘱着各种注意事项。

  “记得按时吃药,别给组织添麻烦。”妻子最担心的是李亚男的心脏。两个月前,他查出心肌增大并有反流问题,一直在吃药。

  “我会注意的。只是辛苦你了。”他不由得心生愧疚。

  早上六点,李亚男准时到达集合地点,乘车来到津南区双港镇。随后进入双港镇高风险小区——欣桃园小区。

  这个小区出现了6名阳性病例,因此8000余名居民一直处于封控状态。社区工作人员十分辛苦,急需支援。进入小区第一天,他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,协助社区进行居民摸底调查。志愿者两人一组,各自承包一个楼栋,挨家挨户摸清楼栋内居民的实际情况。

  他和同事史毅勇结成小组,穿戴好防护服进入楼栋,逐户敲开房门,与七十余户居民面对面核对信息。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,面临的困难也接踵而至。第一,由于穿在最外面的防护服尺寸有限,使他们只能穿着轻薄衣服应对寒冷天气,以至于手脚经常冻僵;第二,也正是因为天气寒冷,加之要佩戴n95口罩,致使眼镜和防护面罩结雾,严重影响视线;第三,楼栋电梯有时会出现故障,他只得步行上下楼。

  临近年关,人员流动性较大,实际居民情况与社区此前掌握的情况也有很大变化,很多联系电话之类的信息也有不少讹误。虽然社区只要求核对现有信息是否准确,但为了使后续防控工作能够更顺利展开,他们在核对信息过程中,一一了解所有居民现状,主动修改原信息讹误之处,并注明居民信息变化的原因。视线不明,就反复核对,同时在心中速记,待回到安全区域脱掉防护服后再认真校对一番。经过近一天的核对,所负责的七十余户居民最新信息全部更新,为后期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接下来的日子,他们还负责为居民送菜上楼服务,志愿者化身快递“大白”。封控区内的居民,是不能随便下楼的。一切生活物资,需要通过社区或电商订购,再由社区人员配送。而因为社区工作人员人数有限,导致居民订购的物资最多只能送至楼栋门口,“最后一公里”就成了现实困难。他便全力帮社区和居民打通这“最后一公里”,把物资送到居民门口。时近年关,居民们不仅要随时购买瓜果蔬菜,还会大量购买肉蛋海鲜等年货,每天配送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剧增。为了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,他反复核对各种物资的订购信息,分类记录后再搬运上楼,确保万无一失,每户居民都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收到自己订购的物资。由于进入楼栋必须佩戴全套防护装备,特别是n95口罩,导致搬运物资时呼吸不畅,每次他都感觉到心脏异常难受。但他认为,居民能按时收到订购的物资,就可以安抚一下他们因长期居家而产生的焦躁情绪,从而使封控措施能够更加落实落细,助力抗疫大局,那么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。

  辛苦了一天,回到驻地休息自然就是最幸福的事情。但由于疫情突发,在他们进驻当晚,柳林小学的老师们连夜加班,安排住进教室。同时,由于交通管制等原因,物资调配不及,那晚他们只能席地而睡。随后,市委组织部、市教育两委全力统筹,迅速送来了行军床和被褥。当然,改善后的住宿条件依然还很艰苦,但他认为,全市上下都在同心协力抗击疫情,津南区人民为隔断病毒传播途径,自觉执行严格的封控、管控措施,做出了巨大牺牲,相比之下,条件艰苦一些,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?能亲身参与这场伟大斗争,足可铭记一生,而眼前这些艰难困苦,不过是一些趣味横生的注脚而已。苦中作乐,静待春暖花开。

  (民进南开区委会)


3_副本.jpg


  河西区民进会员薛琮一:驰援津南不畏辛苦参与志愿服务 

  河西民进会员、天津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整治中心工程师薛琮一,作为全市第二批驰援津南志愿者,1月18日晚接到通知后立即奔赴津南区辛庄镇鑫旺里小区,连续参与志愿服务7天。

  “29号楼菜到大门口了,志愿者来送一下”,“7号楼需要药品,志愿者帮忙问一下”,“11号楼停水了,需要充水卡,志愿者安排一下”,这是薛琮一所在社区网格群里的日常,他所负责的工作就是24小时待命给封控区居民运送物资。无论白天黑夜,无论雨雪风霜,平均每天都要为每栋居民楼配送物资五次以上。每天深夜,克服严寒天气坚守在楼下帐篷内,防止居民走出家门,确保封控要求执行到位。

  (民进河西区委会)

 

Copyright © 2011-2014 民进天津市委会版权所有

地址: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39号团结大厦10-11层 邮编:300050

津ICP备19011242号-1